EN

Vol.6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流动的北京,隐藏的数据秘密

  1. 3757
  2. 0

近日,TalkingData的小伙伴通过大数据技术可视化的展现了北京人在大帝都一天的流动走向。在这些人群里,有不到凌晨5点就接单驱车前往首都机场的出租车司机;有全天辛勤奔波穿梭在不同街区的外卖送餐小哥;也有午夜时分在灯光氤氲下觥筹交错的都市夜归人。而除此以外,更多的是一大批通勤在不同商圈不同写字楼宇里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人群。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649.gif

以昌平为例,大数据记录了居住在昌平区的“IT民工们”全天候的空间变化。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19.jpg

海淀与朝阳是上班族人群的两大聚集地,丰台领先东、西城位列第三

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在全北京12个城区的上班族人群,用数字去概括人群的职业足迹,这个背后我们实际看到的是人口在这个城市的时空流转,人口对城市交通资源的依赖,人口与城市产业之间的联结关系。

总的来讲,透视出的是人们依赖何种承载能力的交通去实现城市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商圈之间的社会能量与资源的交换。

通过数据统计,我们发现:海淀和朝阳以基本持平的比例吸纳并消化了北京庞大的上班族大军,丰台、东城和西城则处在吸纳上班族人群的第二梯队。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26.jpg

北京12个城区上班族人群分布特征

海淀、朝阳的上班族喜欢在本地通勤,门头沟、昌平、房山跨区域流动是常态

我们再进一步聚焦在不同区域,发现这样的一个现象:海淀区对本区域来源的上班族人群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是朝阳区,东城与西城位列第三。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33.jpg

本地来源的上班族人群占所在区域的比值

本地区域来源的上班族人群占比低于50%且排名较为靠后的几个城区,他们分别是门头沟区、昌平区、房山区以及通州区,也就是说,这几个区域的居住人群每天都在奔向其他城区通勤。这说明了,第一,这些区域在北京的空间版图中扮演的是居住属性的城市角色,第二,这些区域存在人口与产业失衡的问题。

海淀与朝阳上班族人群协同往来最密切

海淀区容纳了本区域内70%的上班族,而其余的人群都流向了哪里?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40.jpg

从图上的数据我们看到,剩下的30%的人群流向了朝阳区、西城区、丰台区。而从朝阳区的上班族人群区域来源构成上我们看到,来自海淀区的上班族人群占到了朝阳区所吸纳的上班族大军的15.6%,排名第二。这也意味着,海淀区和朝阳区是北京12个城区中能量与资源交换最频繁的区域,区域之间的往来协同关系最为紧密。

为什么上班族人群会在城市之间呈现如此规律性的流动?

归根结底,上班族服务的是北京大大小小规模不同的企业,凝结企业的是超甲级、甲级、乙级、企业独栋等不同规格的写字楼楼宇,他们形成了整个城市的企业生态圈,而生态圈的背后是北京的产业发展。可以说,北京这座城市发育成长的这些年,产业、由产业带动起来的企业及所在商圈、就业人群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者共生、互推的闭环动线。人在动线上创造智力而游走,企业和商圈在动线上演变成资本而流转,产业和GDP因动线而获得上升动力。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45.jpg

这条闭环动线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企业对产业经济发展的贡献价值,商圈对就业人群的吸附力及吸纳效率,就业人群对企业、商圈及产业的贡献能力。

朝阳、西城写字楼商圈含金量高,丰台、石景山商圈稳定且抗跌能力强

如果以北京各区域商圈的写字楼楼宇存量为基数,结合区域的空置率指标及上班族人群数量,我们尝试从市场的角度去构建商圈对上班族人群吸附力的效率指标。我们发现海淀上班族的人均写字楼存量面积分摊值最低,说明海淀的单位写字楼面积的使用效率最高;其次是东城及昌平,而朝阳及西城的人均存量面积分摊值相对较高,意味着写字楼空间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50.jpg

然而,当我们拿着以下租金水平线与人均写字楼存量面积分摊值这条线对比时,发现两者的走向并未完全逆向,而是波浪式的变化。

朝阳及西城虽然空间使用效率相比海淀、东城略低,然而租金却位居高位,这就说明这两个区域写字楼的面积含金量及创造的市场价值是高的;丰台、石景山分摊值虽高企但同样租金处于跳高水平,区别于大兴、通州、房山下滑的走势。从对比印证的角度可以说明朝阳、西城商圈的价值性,丰台与石景山的商圈稳定性与抗跌能力。

 微信图片_20171207174753.jpg

总体而言,商圈的价值性、稳定性、抗跌性最终回归到的是产业的支撑与导向能力,不同商圈的产业属性决定这个商圈人群的职业属性、人群的流向、通勤频率、通勤距离。每一个上班族都打上了这个城市的产业烙印,而这也正是每个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的立身之本。

综上所述,大数据记录了这个城市人来人往最鲜活的生态面,让我们在更清楚认知自己的同时认识了我们周遭的环境,环境当中社会资源的交换与能量的传递。“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本质上来讲,“利”即是数据,数据即是财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